國際教育信息化十大趨勢
來源:網絡 發表日期:2018-1-26 13:55:32 瀏覽量:2121次
文章摘要:(一) 新技術和新理念將持續引發各個國家教育教學創新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各類創新產品的涌現和應用方式的改變,將新技術和新理念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伴隨著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升級和改造,新型移動設備和智慧型產品普遍進入課堂,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將持續引發各國對教育教學創新的普遍...
(一) 新技術和新理念將持續引發各個國家教育教學創新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各類創新產品的涌現和應用方式的改變,將新技術和新理念帶入到課堂教學中。伴隨著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不斷升級和改造,新型移動設備和智慧型產品普遍進入課堂,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將持續引發各國對教育教學創新的普遍關注。新興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可以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扭轉教師低效的教學形式,改變課堂單一的教學形態。
(二) 數字鴻溝和技術環境將加劇“全球學習危機”
保證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受高質量的教育成為全球各地區教育發展的重點,然而“全球學習危機”正在涌現。首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民教育全球檢測報告(2013-2014)》指出,在全球6.5億小學適齡兒童中,依然有至少2.5億人沒有學到基本的讀寫和計算技能。其次,發展中國家普遍認識到,因數字鴻溝產生的學習者信息素養的缺失和不足,導致了學習者獲取信息的機會具有明顯差異,從而阻礙了學習者信息素養的培養,妨礙學習者未來體面就業所需各種技能的培訓。第三,即便是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信息技術發展水平較好的發達國家和地區,技術環境支撐下的教學模式也并未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各種教學模式在很大比例上仍然以教師為中心。
因此,縮小數字鴻溝、加強技術環境下的學習設計才能進一步完善“全球學習危機”的境況。
(三) 教育信息化將成為發達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和政府主導的頂層設計
世界各國政府都把優先發展教育信息化看作是關系到本國國際競爭力和21世紀發展前途的重要因素予以高度重視,并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紛紛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并采取一系列行動措施。為保證國家教育信息化規劃的連續性,各國政府均重視頂層設計,以分階段、漸進式來解決教育信息化面臨的實際問題。
(四) 不同國家政策導向差異導致其教育信息化發展階段的特征日趨明顯
各國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其戰略發展重心與各國發展所處階段密切相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起步、應用、融合、創新。2000年以來,發達國家及少數發展中國家已經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并開始轉向教育信息化應用層面上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各國教育信息化水平差異還比較大,但是都已步入綜合協調發展的軌道中并與上述四個階段具有較強的一致性。
(五) “技術促進學習研究”將成為全球教育學、心理學、信息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共同強化的研究主題
在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科學研究體系中,“技術促進學習研究”已被當作對人類具有重大影響的自然科學問題,受到普遍關注和重視,成為橫跨教育學、心理學、信息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綜合研究領域。很多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普遍形成了實力雄厚的專門研究機構,在國家層面構建了系統化的支撐體系。不論是研究經費投入規模,還是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都與該領域研究價值相匹配,凸顯各國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
(六) 全球不同區域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將呈多極化
世界五大地區北美、歐盟、亞太、南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因其政治結構、經濟基礎、產業發展、教育觀念、文化背景等不同導致教育信息化態勢存在明顯差異、呈現多極化特征。北美地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起步早,整體水平處于領先地位。歐盟相繼提出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計劃很大程度推動各成員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充分體現了歐盟各國教育信息化一體化發展的趨向。亞太地區表現出極富特色的發展態勢,其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在于不斷的探索創新。南美各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雖然存在瓶頸,但這并未阻礙南美各國緊跟教育信息化進程步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在21世紀雖有顯著提高,但仍面臨重重困難,在社會穩定發展中發展教育信息化成為該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思路。
(七) “教育公平”在各個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趨明顯
各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公平問題,區域之間、種族之間教育發展水平都有較大的差異性,并且有日趨嚴重之勢。為避免數字鴻溝、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教育公平”問題提高到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戰略地位,并結合自身國情,紛紛制定適合本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政策,采取適合本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措施。
(八) 政府引導下的多方投入和“成本分攤”機制將成為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教育信息化投資已形成了政府主導的多元投入和“成本分攤”機制。美國的教育信息化以聯邦政府投資為主,各州、基金會和社會捐贈也占有一定比例。此外,美國政府還以項目的形式鼓勵和資助各州和學區開展教育信息化研究。日本實行“公費”“私費”并舉,官民共同分擔的政策,充分調動民間的積極性。社會參與、民間支持成為日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大亮點。
(九) 信息產業的創新推動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
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信息產業領域的企業對各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創新的軟硬件研發、教育信息化核心技術的攻關等,無不得到了信息產業相關企業的支持。
當前信息產業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領域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因此為確保面向教育的企業能夠長期支持該領域的發展,各國政府在政策、投資模式等方面也給予了相應的設計,從而有利于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十) 國際組織和學術團體縮短全球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差距
超越了國家界限的國際組織,在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國際平臺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球現代科技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分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揮著引領作用,世界銀行在推動欠發達地區教育方面給予了巨大的經費支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些年推動實施的一系列教育信息化項目,出版的若干重要研究報告,對世界各國相互借鑒教育信息化成功經驗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學術團體對信息教育化的關注及參與,在助力教育信息化發展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多元的,也是舉足輕重的。